其实,这些现象在未来如何更进一步地改善,都已纳入浙江省政府的考虑范围。根据《浙江省食品安全“十二五”规划》,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,我省将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、完善制度措施,形成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。
对生产经营主体实施信用分级监管
急功近利,诚信缺失,导致食品安全屡遭信任危机。推进诚信体系建设,将成为我省“十二五”期间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最直接的手段。
具体包括,依托省联合征信系统,建立健全食品企业及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诚信分类数据库,并提供失信信息查询,一处失信,处处制约。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,营造食品安全诚信环境,创建食品安全诚信文化,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电子化率达到100%。全面推行生产经营主体分级分类管理,根据企业生产、经营状况,划分诚信级别,开展不同层次、类别和频次的监管,对于有危害群众食品安全记录的企业,予以重点监管直至责令退出。
此外,《规划》还提出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,推进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调整,明确部门监管职责,消除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,提高监管效能。
奶粉、肉类蔬菜等实现质量全程可追溯
建设追溯体系是食品安全广泛采用的信息化手段。但是,由于存在“分段管理”问题,食品在不同生产经营环节无法完全实现追溯信息的互通共享,比如,农业部门的动物养殖可追溯系统无法解决肉类流通存在的私屠滥宰、质量卫生等问题。
如何监管更为有效?我省计划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,建立覆盖食品种植养殖、生产加工、食品流通、餐饮服务等环节全流程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。换言之,就是要给每一批次食品装上“GPS”,这样一来无论问题食品被销到哪里,都能够被瞬间定位,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故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省将首先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、肉类蔬菜、酒类产品等方面实现全程可追溯,并逐步扩大到其他食品,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电子信息系统。其中,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生产经营单位电子追溯系统覆盖率100%。
重点开发利用现场快速监测技术
保障老百姓的食品安全,仅依靠电子设备当然不够,还需要高频率的检测。根据《规划》,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、食品生产加工、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等重点环节的监控力度,建立健全生产企业出厂检验、监管部门监督抽检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三道食品安全防线,到2015年末,力争年食品安全定量检测样品数达到每千人口4件,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数达到每千人口2件。
现场快速监测,是食品质量的“扫雷器”。鸡蛋是否新鲜、牛奶中是否含三聚氰胺、蔬菜是否有农药残留……如果在短时间内即可查出结果,就可有效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。《规划》中,就把发展和利用快速、便携又可靠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,并提出着重开发食品安全监测中急需的,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农药、兽药、有机污染物、非法添加物质等现场检测技术和相关设备,提高现场和应急快速检测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