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增生俗称骨刺,医学上称之为骨性关节炎或退变性关节炎。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病,是最常见的影响骨骼肌肉系统的疾病,也是关节疼痛最常见的原因。40岁以后,人体内几乎所有承重关节都会发生骨质增生,因此它又被称为“下半生疾病”。
骨质增生是怎么来的?得了骨质增生应该如何治疗?带着这些疑问,笔者近日走访了有“骨病克星”美誉的杭州陈再璋骨病专科医院院长陈再璋。
骨质增生的病根在哪里?
最近,28岁的小王成了陈再璋骨病医院的常客,他患有强直性脊柱炎,腰椎多段椎体病变,原本1.85米高的帅小伙,痛得腰挺不起来,整个人缩得像个大虾似的。两个月前,朋友介绍他来陈再璋医院,陈院长沿着他的病变脊椎贴了一长条骨病宁膏药,再辅以内服中药汤剂,两个多月后,疼痛感减轻了好多,腰也能挺直了。
陈再璋院长介绍,强直性脊柱炎的本质上就是骨质增生。脊柱椎体上的骨刺把两节椎体连起来,形成了骨桥,整柱椎体连在一起,这就是强直性脊柱炎。正常脊椎的椎体与椎体之间本是分开的,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为椎体被骨桥连起来了,原本可以活动自如的脊椎就变得像毛竹节一样硬邦邦。
骨质增生是现代医学的影像学名称,中医把它叫做“痹症”。对于它的起因,至今尚无定论。中医对痹症(风湿病)的认识有二千多年的历史,“痹症”这个词出自《黄帝内经》:“风、寒、湿三气杂致,合而为痹,痹者痛也,有闭塞不通之意。” 经又云:“痛则不通,痛则不通。”人之所以身上疼痛,是因为痛处血淤不通;气血通了,其疼痛也就消失了。
“风、寒、湿乃大自然中不正之气,亦称邪气。当人体在正气虚弱时,特别容易受邪气的侵袭。当风湿长期侵犯骨关节,使病灶区骨和关节表面的软组织缺血,微循环受阻,供血不佳,从而导致软组织机化(或称钙化、硬化),附着在骨关节的表面,这就是骨质增生。随着病程的进展和失治,增生物越积越多,病情渐渐加重并复杂化。”陈再璋说。
骨质增生形态不一,且和很多骨病都有关系。形状像刺的称为“骨刺”,形状像桥的称为“骨桥”;有些骨刺折断在大关节腔中游动的称为“关节鼠”,等等。骨质增生可以长在颈椎、胸椎、腰椎、膝关节和脚跟等人体的承重部位。
中药是治疗骨质增生的首选
骨质增生是一种比较棘手的疾病,西医对骨质增生可以说是束手无策,症状较轻的,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的药或非甾类消炎止痛药,如布洛芬、优布芬、芬必得等,但是口服药对肝、肾、胃肠损伤极大,还有一些激素药物有很大的副作用。
陈再璋告诉笔者,目前对骨质增生的治疗,首选中药祛风除湿,扶正祛邪,根据中医的辩证论治,其疗效不错。用骨病宁膏和针灸、推拿、按摩等相结合,早期骨质增生多能治愈,病情较重的一般也能缓解病情,解除痛苦。
鉴于骨质增生的病根在于风湿浸淫人体,侵犯骨关节导致微循环受阻,形成增生物。那么治疗的关键就在于祛除风湿,修复微循环。前者可以内服中药汤剂,后者则需要外敷“骨病宁”膏药,一旦微循环得以修复,改善血供,使骨刺得到血液的濡养,骨刺就能软化,进而变成正常的组织。
河南项城的老张,两年前拍片膝关节骨刺有1.5公分长,连续贴了三个月的“骨病宁”,骨刺缩短0.3公分,疼痛感也已消失。
家住杭州武林路的王女士出现膝关节肿痛等症状。经检查,该女士己患上膝关节滑膜囊炎,由于滑膜囊破裂,滑液渗出引起关节积液。开始,其他医院为了减轻她的痛苦,给她采用了抽水减压和注入玻璃酸钠。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方法,结果却引起了患者双膝双踝、双肘双腕各关节均感染成复发性关节结核。
该女士经朋友介绍来到陈再璋医院后,陈院长在她的感染处贴了“骨病宁”膏。第二天肿胀就消退了下去。再辅助以静卧休息、补肝肾壮筋骨和抗结核的汤药,经过三个月的治疗,该女士各关节结核均消失,痊愈并出院至今已有12年了。
就在这位女士病愈两月后,在她介绍下,香港一位12岁姚姓小姑娘前来陈再璋医院。她多处部位出现化脓性关节炎,多家名牌医院和权威专家治疗均无效,经过陈院长的诊治,顽症不到两个月就治愈,一时惊动香港医学界。
骨病宁:修复微循环“杀手锏”
为什么骨质增生难治?无论是口服药还是注射,都是血流给药。药物口服后通过胃肠的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循环,由血流将药物带到全身直至患处,起到治疗的作用。但骨质增生的患处血供不足,微循环障碍,也是血流给药的最大障碍。所以想要治好骨质增生,必须先修复微循环,促进血流。“骨病宁”膏就是修复微循环、疏通血流的关键,它由山豆根、苦参、木槿皮、木芙蓉等20余味中药精制而成,具有扶正祛邪、活血化瘀、改善病灶局部的微循环,恢复血供的作用。在贴膏药的基础上配合祛除风湿、强筋健骨的中药,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。
现在药店里有很多治疗骨质增生的药膏,他们和“骨病宁”有什么区别呢?陈再璋告诉笔者,绝大部分传统的中医膏药习惯于以毒攻毒,寒病热治,热病寒治。有毒的东西与人体皮肤自然生理功能不适应,而骨质增生需要长时间贴膏药,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些病人抱怨,贴膏药处的皮肤红肿甚至溃烂。但“骨病宁”就不同了,其药性是中性的,对皮肤创面没有刺激,不但可以应对寒热病症,甚至可以直接敷在皮肤溃疡面上,这也是“骨病宁”和其他传统外科药膏最大的区别,也是最根本的突破。
“骨病宁”可以说是陈再璋毕生心血的结晶。陈再璋早年学西医出身,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响应毛泽东提倡的“西医学习中医”的指示,他到西安市中医院跟随沈反白、李少亭等一批名老中医进修中医,名师的悉心指点,再加上自身过人的悟性,使他打下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基础。1959年,陈再璋在浙江建工医院任职时,查阅了《千金慧方》《证治准绳》《医宗金鉴》等重要文献,参考了很多前人的外用膏药配方,发明了“陈氏华佗膏”。从此陈再璋成了骨病专家,在五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,他不断地完善这剂膏药。1994年通过省级鉴定时改名为“骨病宁”膏,当年还荣获浙江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骨病宁曾被誉为治疗“骨病的克星”,适应症广,不仅是骨质增生,几乎涵盖所有关于骨伤方面的疾病,如对慢性骨髓炎的保肢疗法、骨折的加速愈合、老年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、肩周炎、椎间盘突出症、骨折长期不愈合(俗称骨不连)、骨性关节炎和皮肤大面积创伤等均有十分显著的疗效。
夏日贪凉需避卧湿地
风湿病主要得于夏天。“夏季气候炎热,人多贪凉,多喜席地而坐卧。人们在熟睡之中,人体的细胞正处于休睡之中无窍开泄,对外界不正之气无抵抗力,风湿此时正好乘虚而入,侵入人体,造成疾病,”陈再璋说。此外,例假期间的女性,刚生产的产妇,抵抗力弱,风、寒、湿等邪气特别容易乘虚而入。
最近这几年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得了骨质增生,这和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有关。“我接诊过年纪最小的骨质增生病人,只有6岁,”陈再璋回忆说。“他来自安徽农村,父母出门打工,平时都是奶奶带他。奶奶要下地干活,中午就在田头泥地上铺点衣服,让孩子席地而睡了。长久下来,泥土里的风湿浸淫人体,孩子小小年纪就得了骨质增生,所幸的是程度不重,可以治愈。”
陈再璋强调,骨质增生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休息,尽量减少病变关节的活动量。“有些医生告诉病人,长了骨刺要多走走,多爬山,可以把骨刺磨掉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你想想,骨关节之间长了一个突出的东西,磨得越多,健康的骨头组织被破坏的不也就越多吗?就像以前磨坊磨面粉,面粉是软的,但如果面粉里面加了颗小石子,时间一长磨盘就坏了。骨刺就是这颗小石子,骨关节就是磨盘。”
陈再璋最后告诫广大读者,如果关节有不舒服了,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,以免耽误时间,加重病情。
专家名片
陈再璋,知名骨病专家。1933年8月生于浙江宁海;195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4师卫校,1956在第四军医大学深造,同年被选送西安市中医院进修中医,1959年集体转业到浙江建工医院任中医内科医师;1982年任该院“骨髓炎研究室”主任和课题主持人;1984年12月任杭州北大桥医院院长;1998年任浙江岐黄骨伤骨病研究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;长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工作,成绩卓著,独创发明的“骨病宁”膏曾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2002年3月陈再璋被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增选为副主席。擅长治疗骨髓炎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骨质增生、肩周炎、颈椎病、股骨头坏死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诸多骨病。
门诊时间:每周一到周六上午
门诊地址:杭州市拱墅区登云路413号
咨询电话:0571-88092006 13395717528